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,虽然不太严重,但是也影响孩子和外界的沟通,有时候一句话说半天,说的人痛苦,听的人难受,家长也很着急。但往往是越着急越麻烦,有的家长说:“我自己说话都不利落了。”其实,矫正口吃首先要找到引起口吃的原因。 多多的爸爸妈妈这两天经常吵架,甚至赌气不去接孩子,让多多住了几天幼儿园。朋友提醒他们,这样会伤害孩子的感情,两口子恍然大悟,第二天赶紧去接孩子。 多多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,原来聪明可人、能说会道,现在沉默寡言、无精打采。偶尔说句话,明显磕磕巴巴。妈妈感觉不对头,急忙纠正孩子,让孩子慢点说,将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。可能是多多不愉快,也可能是妈妈的紧张神情让多多感到奇怪,多多还是说不好。而后的日子更让妈妈失望, 儿子说话的问题不仅没有被纠正过来,口吃反而越来越加重了。妈妈特别着急,带着多多到儿童咨询机构。慈祥的奶奶慢声细语地和多多说话,多多的回答又很正常。到了儿童乐园,多多玩得高兴了,说话时口吃并不明显。但是爸爸或妈妈一注意多多,希望他能说得流利一些的时候,多多的说话就好象挤牙膏一样,半天才出 来几个词。小红的邻居有一个叔叔说话口吃,小红觉得很新鲜,有空就学,父母也没有在意,谁知道小红也成了一个小结巴了。 母亲将孩子抱到15层楼的窗台边说:“再哭,就把你从这里放下去……”孩子张口结舌,哭声倒是停止了,可是孩子两天没说话,等再次开口的时候,一句话要说半天。 矫正幼儿的口吃,找到原因是最重要的。 口吃发生在幼儿身上,不同于成人,因为幼儿的言语发展要经历一个脑、嘴协调、学习表达的过程。2、3岁的幼儿正是言语发展的起步阶段,掌握的词汇量很少,表达能力有限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,要选适当的词汇,这对他们来说是要有些困难的。因此,他们完全可以表现出犹豫、吭哧、停顿和重复。应该说,这时的口吃只是一种现象,而不是口吃症状,更不属于病理范围。除此之外,有一些诱因可以导致孩子的口吃:一、模仿:年幼无知模仿,儿童时期模仿性很强,看见什么都 觉得新鲜,认为这样说话好玩,学久了就形成了习惯,再想改就困难了,口吃的“传染性”很强,1到3岁幼儿语言模仿能力比较强。因此易得口吃。 二、惊吓: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,父母教育孩子不当,引起口吃并不少见。 三、生病:小儿癫痫、麻诊、鼻炎、扁桃体炎或肥大、鼻窦炎及喉科疾病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造成口吃。 四、抑郁:孩子情感抑郁,没有说话的欲望,导致口吃。 五、紧张: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,或者压力比较大的时候,会发生“失语症”,进而导致口吃。 家长首先不要把孩子的口吃当作一件过于严重的事情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上面我们已经谈到,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对应性是3岁左右孩子出现口吃的最重要原因,即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孩子的口吃。家长如果了解了儿童的这一发展规律,就不会因为孩子出现了口吃而焦虑万分了。但是,我们要求家长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口吃,并不是说家长在发现孩子口吃时不予理睬,不予矫正,相反,矫正小儿口吃问题关键在父母。 -当家长发现孩子模仿口吃的人说话时,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模仿,告诉孩子那是不好的行为,那样说话不受爸爸妈妈和其它小朋友的欢迎,要让孩子 模仿正常的发音和说话习惯。在这一点上不能疏忽大意,如果不在意孩子的随便模仿,时间久了,形成了口吃的习惯再来纠正就比较困难了,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刚开 始模仿时便进行纠正。也不能模仿他们说话,那样会使他们认为是对他口吃现象的肯定,对纠正口吃很不利。应该耐心地教育幼儿。 -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平时说话时出现一些口吃便严厉批评、大声训斥孩子,并急于矫正,要求孩子立刻“再大声说一遍!说清楚一点!”这样 做反而会适得其反。因为这时候孩子胆子小,在家长的严厉批评面前会对说话产生压力和反感,口吃可能更加重,持续时间更长,甚至不敢说话了。任何加重孩子 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,哪怕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也是错误的。 -当孩子出现口吃时,不要嘲笑他们,以免其出现自卑心理而缄口不语;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,要及时给予鼓励,给予积极的正面强化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 -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,关注点不要放在孩子“话说得怎么样”上,而是要鼓励其敢于张口,且不要着急,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;家长还要给孩子创 造一个轻松、自由和信任的说话环境。在讲话方面不能给孩子压力。跟孩子说话时自己不能急躁,多采用“儿化语”,这样有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。孩子在与爸爸妈 妈的谈话中,便逐渐适应了说话的正常方式。还要鼓励孩子在讲话时放慢速度,随心所欲地讲。注意孩子讲话的节奏和语调,增加其语音的韵律性和轻松感。 -必要时,爸爸妈妈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,这样做既表示理解,也是在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表达。千万不要让孩子像改错似地自己重复,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张口时内心紧张而加重口吃。 -根据孩子言语表达的情况,可以教他朗诵歌谣,念“顺口溜”,给孩子讲笑话、讲故事。孩子在玩耍时是最放松的,可以边玩边说,注意力放在动作上时(注意分散),也能有效地缓解口吃现象。 -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,开朗、大胆、自信的孩子即便发生过口吃,因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内心感受上,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改善。反之,敏感、懦弱、急 躁、退缩的孩子,可能会演变为继发性口吃。一个人仅仅是“说不好”并不是问题,而一旦认定自己”说不好”,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张口,也就真的“说不好”了, 这一点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。这样孩子容易出现的口吃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得到矫正。 如果父母做了上述努力,孩子的口吃仍然没有好,那么父母就要及时带孩子咨询专业的口吃矫正师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