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 13526721191
成人口吃
返回>

口吃的成因分析

日期:2019-09-27 查看:

 口吃的成因浅析:

 关于口吃的成因,根据我们在多年的矫正工作实践中,抽样对538名口吃者进行调查后的结果是:  模仿:408人 75%  暗示:61人 10%  生病:20人 5%  惊吓:18人 5%  成因不明(也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):31人 5%
从上述调查材料来看,大部分口吃患者都是通过“模仿”、“暗示”而形成。语言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会的,幼儿开始学习说话的过程是:在与周围人群正常接触的生活环境中,开始学习说话,先通过模仿形式,由不清楚的发声学会说简单的单词,再把学会的单词累积和巩固起来,同时在大脑中的“语言中枢”形成语言信号,此后随着大脑机能不断成熟和对语言的不断学习,累积巩固,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快地发展起来,成为自己完善的语言系统。

 绝大多数的口吃者都是在儿童期发生口吃的(10岁以前)。10岁以后再发生口吃则较少见。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时期,这个时期,儿童的模仿性特别强,要学会大量的语言,然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定型(甚为脆弱,且有极大的可塑性)、不够成熟与不稳定的时期,最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得口吃人的影响。

 好奇心是儿童的本能,喜欢模仿别人不正常的语言,这种原因形成的口吃,叫做“有意模仿”。还有一些口吃者并非因好奇而有意去模仿,而是在周围环境中接触了口吃的人,无意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,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口吃,这叫做“暗示”(又叫做感染)。所以,有很多口吃朋友,怎么都想不明白,自己到底是怎么开始口吃的。
 有些儿童是在学话的时期,生理上有某些尚未成熟的弱点,如发音器官不成熟,体弱多病、性格孤僻,导致发音迟缓、说话吐字不清或咬宇不准,语句不适当的中断,或者单字多次重复,这时如果老师、家长注重儿童的发音规律,尊重他们的性格和行为,循循善诱,是可以改正过来的。但恰恰相反,有些老师和家长进行不适当的指导,生硬地勉强儿童,要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自己的喜恶,有的甚至横加打骂或惩罚,严重地摧残儿童脆弱的神经系统。这样,反而使儿童建立起不良的条件联系,因此形成口吃。也有一些儿童做了错事,心怀恐惧,忐忑不安,此时家长如对其恫吓,则可能导致神经紧张,久而久之也将成为口吃者。

上一篇:口吃者比较关心的七个问题(作者:汪立彬)
下一篇:没有了
视频中心
VIDEO
矫正后反馈
FEEDBACK
更多+